根據(jù)教育部相關要求,從去年開始,國內(nèi)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均按照要求實施了“雙減”政策,與之對應的,學校會推出課后延時服務。
這項政策的提出對于學生們而言可謂是減輕了大量的學習輔導以及輔導負擔,同時學校主動承擔起課后延時服務的責任,對于家長們來說,就不用為不能按時接孩子放學而發(fā)愁了。
不過,有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擺在眾多家長面前,那就是不論是中考還是高考,按照目前的大環(huán)境,依然是根據(jù)學生的考試排名作為錄取依據(jù),于是家長們不得不想方設法地幫助自家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如此一來才有機會考上重點高中,從而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
但是問題來了,教育部明確要求嚴格執(zhí)行“雙減”政策,但是家長們又想要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那么這時候家長們又該怎么辦呢?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部分家長就開始私下與一些非正規(guī)輔導機構或個人取得聯(lián)系,從而讓自家孩子能夠繼續(xù)上輔導班,保障孩子學習成績的提升。
也正因為如此,才導致了一些尷尬局面的發(fā)生。
上過輔導班的孩子居家隔離,結果只有6名學生來上課
近日,國內(nèi)部分區(qū)域出現(xiàn)疫情反彈,對各地的疫情防控提出了新的考驗。為了防止病毒傳播,一般出現(xiàn)確診病例之后都會進行流調(diào),并公布確診病例的行程軌跡,從而讓大家能夠自查是否與確診病例有去過同一個地方。
而北京最近就發(fā)生了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在確診病例中有人去過輔導班,而最讓人擔心的是,一般有的孩子不僅參加一個輔導班,同時報名多個輔導班的大有人在。
于是就可能因為一個孩子確診而讓眾多孩子成為密接或者次密接。
為了避免病毒擴大傳播,對重點人群需要進行及時管控。所以就有個別學校要求老師在班級群中發(fā)布了這樣一條通知:
“所有上過輔導班的孩子都居家隔離,沒有上過輔導班的孩子不受影響,可以到學校上課?!?/p>
結果,讓人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只有6名學生到學校上課,環(huán)顧整個教室,空蕩蕩的,讓人感到一種莫名的尷尬。
“雙減”背景下,家長們的“斗智斗勇”
而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說白了,就是大部分學生都參加了輔導班。如果是平時老師這么問,估計有的家長或者孩子不會實事求是。但如今事關疫情,大家不敢馬虎,只得乖乖承認自己孩子確實上過輔導班。
從這個班級的情況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孩子依然在上輔導班,而這種現(xiàn)象與教育部推行的“雙減”政策明顯是背道而馳。
你說家長們不知道“雙減”政策嗎?當然知道。那么他們?yōu)槭裁从忠绱肆x無反顧地堅持讓孩子上輔導班呢?甚至即便是偷偷摸摸的也要讓孩子去上。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家長們不愿意自己孩子“躺平”,在最終結果沒有確定之前,哪怕只有一絲希望,家長們也愿意付出百般努力。
畢竟作為過來人的他們,太清楚學歷的重要性;太清楚同等學歷情況下,名校的重要性。
所以家長們希望自家孩子能夠考上一所好的大學,而他們也愿意在孩子身上投資。
有人說,這些家長難道不心疼孩子嗎?這么拼命地學難道孩子不累嗎?
很明顯,家長們都知道孩子讀書苦,讀書累。但是他們更清楚,如果讀書的時候不苦,不累,那么今后參加工作走向社會之后,只會更苦更累,而且持續(xù)時間還更長。
所以如果讓作為過來人的他們來選,他們寧愿孩子苦3年,6年,也不愿孩子苦一輩子。
所以,如今家長們其實很矛盾,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只能和有關部門“斗智斗勇”,其中的心酸和無奈或許只有家長們才明白吧。
都想望子成龍,但需量力而行
需要強調(diào)的是,幾乎所有家長都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這種想法并沒有錯。但是家長們也得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究竟是多少。
不能盲目地給孩子報名參加大量的輔導班,導致孩子怨聲載道,難以承受。當這種高壓的學習狀態(tài)持續(xù)一段時間之后,孩子的內(nèi)心會受到較大的沖擊,容易出現(xiàn)心理層面的問題。
此外,數(shù)量不代表質量。如果孩子不想學,那么參加的輔導班再多也沒用。相反,只要孩子愿意用心學,主動學,那么即便只有一個或者沒報輔導班都不會差到哪兒去。
所以,望子成龍也得量力而行。